【諮商與生活】尊重,尊重自己的當下,尊重面前的那個人



周深與郭沁的<<大魚>>
依舊是這首歌,幾乎變成每天回家必聽。
在每日面對四位客人的日子,紓壓與放鬆變得非常必要。

很多人評論郭沁缺乏情感,
我看到的卻是,
這個17歲女孩如此沉穩得體。
她的音樂與人的感覺是共融的,
清新且乾淨,
她不美,
但很有味道。

17歲的女孩該有怎樣的情感?
如何用成人繁雜、糾結、五光十色的世界要求她?
她這樣,就非常好了。
我喜歡的就是這個17歲恰如其分的她,
有著自己的風味,
享受她的音樂,
還沒有被世界沾染過多。

有時,我們會被周圍的聲音影響著,
甚至開始質疑自己,
年輕時,質疑自己幼稚,思想不夠成熟。
年長時,質疑自己不夠赤子之心,介意眼角的皺紋,擔心風華已逝。

但往往因此錯過,真正屬於自己的時刻。
年輕,就享受能犯錯的時刻。享受活力四射,享受盡情的衝撞與冒險。享受自己的熱情,面對事物的好奇、興奮與緊張。
年長,就享受歲月帶來的經驗與智慧。也許活力不如年輕,但多了些許沉穩與灑脫。


我們需要尊重與肯定自己的當下。

沉穩與缺乏情感,往往一體兩面。
同理與沉溺,也在一線之間。
記得應該是4-5年前,剛開始接案時,有督導評價我不夠溫暖與同理。
沒辦法...我的臉與態度向來就長的就很冷靜,
但那時非常打擊,覺得自己不是個好的助人者。
很努力的研究完形,壓下自己受傷的情緒,努力去學習與接觸所有我覺得最同理的知識。

但,同理從來不是靠書籍,不是學會那些言詞,而是心有沒感覺到。
要能同理與感知他人,往往得從感知自己開始。
而感知自己,得從尊重自己的情緒開始。
同理不是言詞,而是種感知。

如今的我,外在冷靜依舊。
而我欣賞我的冷靜平穩安定,
當感知到對方的情緒,有時選擇同理,有時選擇擺在心中。
我不再為了覺得應該要同理而同理,不在需要那公式(簡述語意+情緒反應)。
我講出我感覺到的,有時是個畫面,有時是身體的感受,有時是隱喻,有時我會用我陳述。
讓自己處於客人的處境,用身與心去感覺,那,是什麼感受。

我不曾被客人抱怨過不同理。
相反的,很多客人覺得很安心,覺得在這邊什麼都可以講,講什麼我都很穩,都能承接。
他們欣賞我的冷靜與安定。

更多時候,很多高關懷的客人,我看到他眼眶已經泛淚,我選擇不點出。
我感受到他的感受,但點出與同理是唯一正確作法嗎?
好多需要考量,有些客人還沒準備好在一個陌生人面前,第一次碰面就哭得亂七八糟。
有些情緒展現,事後他們會後悔。
以及會談剩下的時間是否足夠客人釋放後再收合,否則他要帶著這一堆打開的東西離開諮商室,我覺得不大道德。
不是同理了,客人哭了,就表示這個諮商師很厲害。
厲害與否,對我開始不那麼重要。
而我想為眼前的人再多考慮一點。

有些時候,客人開宗明義就講,不想要被挖太深。
若第一次,那末,我也會在過程多注意。
除了了解原因與想法外,也去尊重每個人有每個人的步調與選擇,我跟隨他們,而非他們跟隨我,符合我覺得正確的。

最近每天都在傾聽,感覺自己話也變多,我其實只想表達:

一、每個人都有自己的強項,放棄強項,而把所有精力投注弱項,是種浪費。80%投入強項,那是真正自己能掌握的,也是自己的特色與能力。弱項只要及格就好,有時時候到了,就會成長。

二、沒有什麼方式一定是最好的,研究也顯示治療成效差異不在於諮商取向,而在於諮商師的差異。

三、同理很重要的,但同理不在於言詞,而在於讓對方了解,你感受到了。不要為了同理兒同理,而是要清楚,自己背後每一個作為的原因,與希望達到的目的。同理只是方法之一,而我將尊重這個人擺在前面。

留言

這個網誌中的熱門文章

你所不了解的這一代--成年初顯期

【澄心focusing】與情緒共舞 澄心小練習

寫於Jill Freedman & Gene Combs 敘事治療五日工作坊後