【隨筆】Hello, Goodbye & Hello
https://goo.gl/TcKJtY 快要一年過去,以為過不去,卻走的挺好的。我們終究會習慣,沒有彼此的生活。 看了<<追逐繁星的孩子>>再談死亡與放手,想到許多,隨手記下。 ------ 分離、死亡、 選擇 。 對我有很多類似的意義,都是不願,但終究得逐漸接受,然後走下去。 對於還在我身邊的朋友,只有珍惜與感謝。 以前的我,什麼都想要,什麼都不肯放棄,想著只要我再努力一點,再努力一點,就可以兼顧。 終究,我屈服了。終究,還是學會放手這功課。我選擇了研究所,也暫時放下了Tm、許多與朋友交流的時間、放下了張老師、放下了兩堂跳舞課、放下享樂,甚至這學期在母親高興的說要再去京都,我知道我出國應該無望。代價不可謂不高。但勢必得選擇時,心中的優先順序也出現了。在這樣的過程中,我與自己又熟悉一些。 有時覺得,相較家庭、夢想、友誼、健康、時間難以取捨,也許金錢是其中最廉價,也最可拋的。 ------ 分離 、死亡、選擇。 分離,最多的應該是和案主們吧。不斷的接案,也陸續結案。總是會習慣的想一下曾經接過的案主,在心理祝福他們,希望他們日子一切平順。有機會也會關心一下以前接的小朋友們(高中生們),當老師說他最近看起來都挺好時,心理會小小為他微笑一下。當聽到他終究休學,總會想不知他現在的生活如何。 教科書都說,諮商師有很多案主,但案主往往只有一位諮商師。案主會不滿諮商師的心思分散到這麼多人。但我總覺得,我(或者該說我們,也許不只我)在案主身上放的心思,往往比案主多。 躺在床上想案子,失眠。去馬來西亞、日本時都帶著人際歷程,對照想著案主的狀況。在日本街頭,很多次,不斷提醒與制止自己,不要把案主帶到日本(心理上),把工作留在台灣。 或許,這是之後我要面對的吧。Time off。但真的很不容易,很多突破性的想法,往往產生在不斷不斷不斷的思考中,令我無法放下這模式。 我無法與案主當朋友,只能看著他們離開、前行、開展他們的人生。 帶著無限的祝福,道別。 珍惜每次相會,全心全力投入。 ----- 分離、 死亡 、選擇。 死亡,對自己的或許坦然。曾有次重感冒,幾乎無法呼吸。躺在床上天馬行空的想著,如果找救護車多久可以到,還是我要自行氣切,google後發現不可行。又想還是我要先去醫...